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黄土高原上的生态答卷——东乡族自治县坪庄沟综合整治项目纪实

黄土高原上的生态答卷
——东乡族自治县坪庄沟综合整治项目纪实

时间:2025-08-12 | 来源:本单位 | 点击数:90

在陇中黄土高原上,一句“陇中苦瘠甲天下,东乡苦瘠甲陇中”道尽了这片土地的沧桑。东乡族自治县深藏这里,黄土泥岩组合的岩土体结构使其成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滑坡、崩塌频发;同时,这里可利用的建设用地极度紧张,双重困境严重制约着当地发展。2014年底,东乡族自治县委托甘肃省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开展县城以南坪庄沟上游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将地质灾害治理与土地资源开发同步发力,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撬开发展新空间,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一、精准勘查,为整治筑牢科学根基

“不摸清家底,整治就是盲动。”东乡族自治县土地综合整治与开发工程项目团队深知,科学勘查是综合整治的前提。这支成立于2014年的攻关队伍,由时任省有色工勘院综合项目部主任牵头,10名院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平均年龄35岁,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8名。他们扎根勘查设计一线,把理论的厚度化作实践的温度,带着一股子韧劲啃下这块硬骨头。

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项目团队在坪庄沟上游展开“地毯式”调查:完成2.03平方公里水工环地面调查,实测1:500地形图覆盖同等面积,布设56条总长13895米的剖面测量;56口深1125.36米的探井和123个深3695.4米的钻孔,摸清了地层岩性与地质结构的“底细”;开展的63组室内土工试验、28组水样测试,为后续设计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详实的勘查揭开了症结所在:沟道两岸直立陡坎在降雨、震动下易引发滑坡,威胁村民与南阳渠安全;支沟两岸坡度陡峭,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人均耕地少、产出低;县城建设用地匮乏,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这些发现,为整治方案提供了靶向坐标,也点燃了团队破局的决心。

二、系统施策,构建生态与发展协同路径

基于勘查结果,项目团队确定了“消除灾害、拓展空间、改善生态、造福东乡”的四维目标,打出一套多维度整治“组合拳”,将生态保护与土地开发深度融合。

分区治理,破解灾害与用地困局。结合地形走势,项目将上游平整区划分为3个区块实施挖填作业:先清理南湖湾拦挡坝上游沟道淤泥,集中堆放至专用停淤场;再通过土方平衡消除滑坡隐患,同步开辟可利用土地。最终平整出约1000亩建设用地,既解决了地质灾害威胁,又为县城发展提供了空间。

建管并重,筑牢生态防护屏障。针对黄土梁峁沟壑区水土流失问题,项目团队构建了“地表—地下”立体排水系统:铺设2635米地表排水管道,建设750米地下集水廊道、970米排水盲沟,配套27座检查井、1座消力池和1座跌水井,有效疏导地表径流,遏制土壤侵蚀。同时,对挖填形成的边坡进行防护绿化,提升区域水土保持能力。

民生为本,统筹搬迁与设施配套。为了让乡亲们彻底告别灾害影响,当地政府对区内居民实施统一搬迁,规划建设安置点,同步完善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针对区域重要输水工程南阳渠,采用支撑涵洞保护,确保其在土方填方作业中安全运行,保障周边灌溉与生活用水。

三、多维成效,绿水青山间崛起发展新局

2019年3月,坪庄沟上游综合整治与开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经过一年多的运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成为“两山”理念在东乡大地生根结果的鲜活见证。

生态效益绘出安全底色。项目实施后,区内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被连根拔起,水土流失得到有力遏制,土壤保水保墒能力不断提升。曾经“沟壑纵横、灾害频发的区域,如今边坡绿植葱郁,排水系统畅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后续发展奠定了绿色基底。

经济效益激活发展引擎。新增的1000亩建设用地,为东乡族自治县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提供了空间。依托新区,当地规划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集群,带动居民就业增收。数据显示,项目周边群众人均收入较整治前增长明显,曾经制约发展的“土地瓶颈”变为推动经济的“活力引擎”。

社会效益破解民生难题。居民搬迁至新农村后,居住环境从“陡坎台地”变为“设施齐全的社区”,道路平坦、供水稳定,生活质量大幅提升。项目缓解了县城建设用地紧张矛盾,为《东乡族自治县城总体规划》中“3万人口规模”目标提供了支撑,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四、经验启示,践行“两山”理念的东乡探索

坪庄沟上游综合整治与开发项目的实践,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治理与发展转型提供了“东乡经验”。

坚持问题导向,生态与发展同频共振。项目始终以“消除灾害、保障民生、促进发展”为核心,将地质灾害治理与土地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实现了“治灾—增地—富民”的良性循环,用事实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可以携手向前的“同行人”。

依靠科技支撑,强化科学治理。从前期详实的勘查测试,到后期分区块整治、立体排水系统设计,项目全程依托专业技术团队,运用地质勘察、工程设计等科学方法,确保整治方案精准高效,为工程质量与长远效益上了道“双保险”。

凝聚多方合力,形成治理共识。项目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团队实施、群众支持”的联动机制。特别是借鉴2011年撒尔塔文体广场滑坡治理经验,让群众看到了综合整治的实效,为项目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从“苦瘠之地”到“发展新地”,东乡族自治县坪庄沟上游的蜕变,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未来,甘肃省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将持续深化东乡生态治理与土地开发的协同路径,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

1754961111396088321.png

1754961250448097434.png

供稿:王三德 

编辑:白雨宁  

审核:刘学臻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旧大路213号
邮编:730000 邮箱:gsyskcy@163.com 电话:0931-8738902,8738904
甘肃省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14
技术支持:甘肃优软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0829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475号